菁菁校园
在太工有这么一群人,每天下午在机械楼前的草坪上仰望蓝天,追逐梦想。在他们心中,看着自己操控的飞机在空中腾飞、攀爬、悬停,在飞机触地前奋力拉起,是最幸福的事。
天道酬勤
工作室刚组建时,得不到外界的支持、没有一架像样的模型飞机、就连队员对航模也没有太多了解,就为了一个飞行器的梦想,60多个人走到了一起,一年过去了,几位最初的队员感慨万千。航模工作室成员曾磊说到:“当赤炎号对地侦察机做出来的时候,工作室仅剩的14个队员都沸腾了,大家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与希望。”
不顾条件多么艰苦,他们坚持走了下来。“没有固定的工作室,我就带着大家就挤在一间教室里研究,每当楼管阿姨要锁楼的时候,都会说一句‘孩子们早点休息,明天再搞创作吧’。”回忆大家一起奋斗的日子,航模工作室负责人王晓源感慨万千。
天道酬勤,苦心人,天不负。从现成模具组装到亲自动手制作,从纸飞机到飞鱼号电动滑翔机,一年的努力奋斗,换来了一架架崭新的航模飞机,航模工作室逐渐成为了学院重要创新性学生科研团体。
埋头苦干
为了准备2015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整个暑假,参赛队员们都在学校的工作室研究、探讨。但什么时候才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王晓源心里开始也没底。“每当团队陷入困境之时,我总会把第一架试飞的纸飞机拿出来,带领大家重新找到勇气和信心。”王晓源说到。
为了早出成果,队员们经常埋头在工作室,一干就是一整天,“除了吃饭与睡觉,我们的时间基本都用在比赛飞行器的研究、制作上。”工作室的另一个负责人曾磊意味深长地说。“提前联系好的快递没有及时送达,比赛前一天我们的模型机翼还在路上,大家虽然都有点担心,但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准备,大家对比赛还是充满信心。”王晓源说到。
几天后,团队数月埋头苦干的付出在山东胶州得到了回报,大赛科技创新三等奖,指定竞赛类对地侦查(k3i)项目两项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展示出这个新兴团队骄人的活力!
立足长远
古语说: “忧危启圣贤,厄穷见人杰。”谈到航模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方向,王晓源说到:“一个团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只有时刻关注领域新动向,立足长远,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一年的时间虽然不短,却不足以让一个新兴团体发展成一个完全成熟的独立创新的科研团体。“交流与合作是团队发展的助推器,经常和省内外各高校的航模队交流、切磋,能使我们的思路更加开阔,发展的更快。”王晓源目光坚定的说。要合作也要竞争,航模工作室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立足长远,为推进学院模型飞行器的发展努力奋斗。
同一种坚持,同一个梦想,致力创新、踏实干事,不忘初心、埋头苦干,航模的成功是用辛苦努力刻出的风雕。一年的艰辛付出赢得梦想的飞跃,一年的勤学苦干铸就绚丽夺目的飞行风采,太工航模人用汗水铸就了美好的未来!
学生记者团 李红波